5大內臟脂肪危害一次看懂!這樣做幫你快速擊退
內臟脂肪是儲存在我們腹腔深處,包圍內臟器官(如肝臟、腸道、腎臟等)的脂肪。它不同於皮下脂肪,對健康的影響更大。
雖然人體需要一定量的內臟脂肪來支持正常生理功能,但當內臟脂肪過多或過少時,都會對健康產生潛在危害。
什麼是內臟脂肪?
內臟脂肪是一種專門儲存在腹部深層的脂肪,與器官緊密接觸。它是人體用來儲存能量的一種形式,並且在適量情況下,對保護內臟有一定的作用。但當這些脂肪囤積過多,便可能成為健康隱患。與皮下脂肪相比,內臟脂肪更容易影響身體的代謝功能,並與多種慢性病的發生密切相關。
內臟脂肪過高對身體有什麼影響?
過量的內臟脂肪不僅會增加肥胖的風險,還與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:
1.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:過量的內臟脂肪會分泌促發炎物質,這些物質可能導致動脈硬化,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。
2. 糖尿病風險:內臟脂肪過多會干擾胰島素的正常分泌,增加胰島素抗性,這是第二型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3. 高血壓:內臟脂肪還會影響腎臟功能,導致血壓升高。
4. 脂肪肝:過多的內臟脂肪可能堆積在肝臟周圍,導致脂肪肝的形成,增加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。
5. 免疫系統影響:過量的內臟脂肪會分泌許多促發炎物質,增加身體的慢性發炎狀態,不僅會影響免疫系統,還可能加速衰老過程。
內臟脂肪過低的影響
雖然大部分討論都集中於內臟脂肪過多的問題,但過少的內臟脂肪也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喔!
1. 器官保護不足:內臟脂肪有助於緩衝和保護內臟器官,若遭遇外力傷害時,過少的內臟脂肪可能會增加內臟受傷的風險。
2. 影響荷爾蒙平衡:內臟脂肪參與多種荷爾蒙的分泌,過少的內臟脂肪可能影響這些荷爾蒙的正常運作,甚至影響生育功能。
3. 增加骨質疏鬆風險:內臟脂肪還能幫助調節鈣質代謝,過少的脂肪可能會影響骨骼的健康,導致骨質疏鬆的風險上升。
影響內臟脂肪囤積的原因
內臟脂肪的囤積並非單純與體重有關,許多因素都可能導致內臟脂肪不正常囤積:
1. 飲食習慣:高糖、高脂飲食是內臟脂肪堆積的主因之一。特別是精緻碳水化合物(如白米、白麵包)和高熱量食物,容易轉化為內臟脂肪。
2. 缺乏運動:缺乏運動的生活型態會使得身體代謝減慢,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。
3. 壓力:長期的壓力會促使體內分泌過量的皮質醇(壓力激素),促使內臟脂肪不正常囤積。
4. 睡眠不足:睡眠不足會影響代謝功能,並使得食慾控制變得困難,加速內臟脂肪囤積。
5. 遺傳因素:部分人群的基因可能使得他們更容易將脂肪存儲於腹部內臟附近,增加內臟脂肪囤積的風險。
6. 年齡和性別:隨著年齡的增長,人體的新陳代謝會減慢,女性在更年期後,由於荷爾蒙變化,也更容易累積內臟脂肪。
什麼人是內臟脂肪過高的高危險群?
1. 腹部肥胖:具有明顯腹部脂肪堆積的人,尤其是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,女性超過80公分,這樣的人群往往內臟脂肪過高。
2. 久坐不動:缺乏運動、生活方式過於靜態的人,容易在腹部積累過多內臟脂肪。
3. 有家族遺傳背景:如果家族中有肥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疾病的病例,那麼患有內臟脂肪過多的風險會更高。
4. 年齡較大者:隨著年齡增長,人體的新陳代謝會逐漸變慢,這使得脂肪更容易積累在腹部,特別是進入更年期的女性。
5. 飲食習慣不良:長期高熱量、高糖、高脂的飲食習慣會加劇內臟脂肪的堆積。
如何降低內臟脂肪?
降低內臟脂肪的關鍵在於調整生活方式,特別是飲食和運動習慣。
1. 均衡飲食:
▪ 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,多攝取全穀根莖類、蔬菜。
▪ 增加健康脂肪的攝取,例如橄欖油、堅果、亞麻籽等。
▪ 攝取優質高蛋白質的食物,如魚、雞胸肉、豆類,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和維持肌肉量。
2. 增加有氧運動: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(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)有助於燃燒多餘的脂肪,並減少內臟脂肪。
3. 力量訓練:每週進行2~3次的力量訓練有助於增強肌肉,並提高基礎代謝率,幫助燃燒內臟脂肪。
4. 減少壓力:練習冥想、深呼吸、瑜伽等放鬆技巧,有助於減少壓力激素的分泌,減少內臟脂肪的累積。
5. 充足睡眠:每天保持7至9小時的高質量睡眠,幫助調節荷爾蒙平衡,減少脂肪囤積。
船井營養師建議
內臟脂肪異常並不需要過度焦慮或極端減肥,多運動、少熬夜、放鬆心情,還有吃得健康,只要你願意開始行動,就可以把指數回到健康狀態,迎接更有活力的自己!
延伸閱讀
為什麼吃益生菌沒效?營養師教你補充「膳食纖維」2大類型好處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