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水果不如送健康?長輩更需要的3種日常循環保養

許多長輩因住院或長期臥床而無法進行日常活動,導致肌肉量快速流失。臨床資料顯示,即使是健康的長者,短期臥床7-10天,可能出現顯著的肌肉量與肌力下降註1(數據顯示平均每天肌肉流失高達1公斤的肌肉量),對整體肌力與循環功能造成明顯衝擊。

除此之外,住院期間常見的急性肌少症在高齡者中尤為普遍,不僅會減緩復原速度,更增加了失能風險。肌肉量的減少不僅削弱長輩的行動能力,也使手腳冰冷、酸痛僵硬等症狀更加明顯,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品質,同時也會加重照護者的負擔。

當長輩無法運動時,我們能做些什麼?

長輩臥床

面對行動受限的長輩,家屬往往想幫卻不知如何著手。其實,除了藥物治療之外,循環與肌力的日常保養更是影響復原的重要關鍵。

 

長輩長期臥床,照護者更該留意的「隱形負擔」

隨著臥床時間增加,長輩容易出現痠痛四肢冰冷的狀況,生活品質隨之下降;而照護者也因長時間協助翻身、按摩而感到疲憊不堪。此時,若能運用簡單、安全、可持續的保健步驟,不僅能讓長輩更舒適,也能讓照護者減輕負擔。

日常3步驟,幫助臥床長輩維持循環與肌力

長輩臥床

🎯被動關節活動 規律的肢體活動可延緩肌少症惡化,並降低跌倒與失能風險

長輩即使臥床,也能透過家人或照護者協助進行「被動式運動」;如緩慢幫助彎曲膝蓋、轉動腳踝、伸展手肘,這些簡單的動作不僅能避免關節僵硬,還能促進血液回流。

國民健康署研究指出,規律的關節活動與肌肉牽伸,可延緩肌少症的進展,維持關節活動度,並降低跌倒與失能風險註2
 

🎯保暖措施 維持四肢溫度,降低長者夜間抽筋的發生率

臥床長輩常因手腳冰冷而感到不適,這些都與血流的減緩有關。可透過佩戴圍巾、保暖手套;穿著保暖襪、毛毯等,或在醫師建議下適度使用熱療工具(如熱敷帶、暖暖包、熱水袋等),協助提升末梢循環,維持四肢溫度,並減少夜間肌肉痙攣的發生率。
 

🎯物理輔助工具 溫和輔助工具,幫助放鬆僵硬肌肉、促進局部循環

除了運動與保暖,利用低週波治療器等輔助方式,也是日常保養的好選擇。低週波治療器是透過溫和電流,透過低頻電流作用於感覺神經纖維,能有效減緩肌肉僵硬、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並減輕疼痛註3,有了輔助工具的協助,能減少照護者長時間按摩的負擔。

這類非藥性、非侵入性的保健方式,都能有效改善肌肉僵硬與循環問題,適合長期臥床或肌少症風險較高的長輩作為日常保養的步驟。
 

健康,是最貼心的禮物

長輩臥床

探病帶水果傳達心意固然美好,但若能同時留意長輩的日常保養,像是簡單的肢體活動、保暖措施與安全的輔助工具,便能在心意之外,多一份實際的支持與貼心。讓長輩休養更安心,也讓照護者減少負擔。

船井營養師提醒

若長輩有心律調節器、癌症治療中或其他特殊疾病,使用任何輔助器材前應先諮詢醫師。

Q&A

Q1:照護者幫長輩做「被動運動」要注意什麼?

A1:動作要緩慢、避免過度拉扯,並觀察長輩有無疼痛或不適,若有骨質疏鬆或手術史,建議先詢問醫師或物理治療師。

Q2:使用熱敷或保暖措施有副作用嗎?

A2:需注意避免溫度過高造成燙傷。糖尿病或末梢神經病變患者,因感覺較遲鈍,應縮短熱敷時間並加強皮膚檢查。

Q3:照護者若無法每天花很多時間,有沒有簡單的方法?

A3:可以先從幫助長輩活動關節5分鐘、準備保暖措施開始,再搭配輔助工具,逐步建立規律的照護習慣

Q4:肌少症適合的飲食調整?

A4:高蛋白飲食(如魚肉、蛋、黃豆製品)與維生素D、鈣質攝取能延緩肌少症,但仍需搭配適度運動或復健效果才明顯(若合併腎功能異常者,應諮詢營養師調整蛋白質攝取量)
 

延伸閱讀

動不了也能練肌力!3種高齡者運動新選擇

肩頸酸痛救星!3分鐘看懂低週波原理與使用時機

熱量赤字還是瘦不下來?這5個減脂陷阱你可能每天都在犯

 

參考文獻:
.    註1:Wall BT, Dirks ML, van Loon LJ.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during short-term disuse: implications for age-related sarcopenia. J Clin Endocrinol Metab. 2013;98(12):E1322–E1330. doi:10.1210/jc.2012-3876.《美國內分泌學會期刊》短期不活動導致骨骼肌萎縮
.    註2:Guidelines for Sarcopenia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. Taipei: Health Promotion Administration; 2022.《國民健康署》肌少症防治與管理指南
.    註3:Sluka KA, Walsh D.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: basic science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effectiveness. Phys Ther. 2003;83(11):1093–1102. PMID: 14577899. 《美國物理治療學會》經皮電神經刺激TENS:基礎與臨床成效研究
.    Hildebrandt W, Ottenbacher KJ. Autonomic dysfunction in the elderly. Clin Auton Res. 2014;24(1):3–13. doi:10.1007/s10286-013-0219-5. PMID: 24315289.《臨床自主神經研究期刊(Springer)》老年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
.    Koke AJ, Schouten JS, Lamerichs-Geelen MJ, et al.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(TENS)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: a randomized, controlled, double-blind, crossover trial. Br J Gen Pract. 2004;54(499):87–92. PMID: 15239926.《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會》TENS對慢性疼痛患者的療效
.     Narici MV, de Boer MD. Disuse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in space and on Earth. Front Physiol. 2011;2:105. doi:10.3389/fphys.2011.00105.《生理學前沿期刊》太空與地球肌骨系統廢用研究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
LINE Logo Messenger Logo
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