換季身體不適好困擾?營養師親授飲食、熱敷兩大妙招
換季身體不適的困擾
每年到了10月中旬後,衣服尚未換季時,大多民眾都會因為這時的氣溫驟變,而有狂打噴嚏不間斷、頭感不適的困擾。緊接著到隔年1.2月,台灣氣溫驟降,遇到冷氣團來襲,身體循環不順,而易有手腳冰冷狀況。
營養師表示這是因為早晚溫差大,氣壓容易產生變動,此時就須要多留意身體狀況以及多加做好養生習慣。
愛知醫科大學客座教授佐藤純表示,「天氣不適感」指的是:因為天氣變化,會使身體原本就有的不適感更為明顯。
人體碰到氣溫變化會調整體溫,這就是自律神經的適應能力,而天氣不適感是自律神經受到壓力所造成,所以只要提升自律神經的適應力,天氣不適感就會減輕。換言之,只要提升自律神經的適應力,天氣不適感就會減輕。
如何解決天氣不適感?建議可以從兩大地方著手
其實可以從提升自身體溫開始做起,營養師建議從飲食、熱敷來著手改善。
提升體溫方法:從飲食落實
-
紅豆
紅豆營養豐富,含有蛋白質、膳食纖維、維生素B群和礦物質。依照農業部說明,紅豆還有健胃、生津、去濕、益氣、暖身等功效,但紅豆也含有高鉀,有腎臟方面問題的患者,記得依照病況再食用 - 紅肉
牛肉、羊肉等紅肉,富含鐵質,能為身體增加熱量,達到保暖的效果。但要注意,紅肉含有高飽和脂肪,吃太多容易變胖。 - 薑
能促進循環,達到溫熱身體的功用。 - 龍眼乾
冬天感到手腳冰冷時,可以熬桂圓黑糖紅棗茶來喝,但要注意,龍眼本身就屬於高糖分的水果,曬成龍眼乾後、糖分偏多,一定要適量攝取。 - 紫米
含有膳食纖維、前花青素、豐富維生素B1、維生素E、礦物質、菸鹼酸及鐵質,能幫助身體促進循環,提高身力。
額外的保暖措施:熱敷
除了體內的進補,體外因應環境溫度高低,可以搭配額外的保暖器具輔助,由內進補,外在保暖更有幫助!
保暖器具要怎麼選,營養師這樣說..
市面上的熱敷商品不斷推陳出新,營養師提供3大選購重點,讓你可以快速找出最適合的產品。
- 可定時、定溫
一般市售的電毯種類大致分為整件式電毯、中長度的熱敷帶,以及局部使用的熱敷墊。不論選用哪一種,都要確認是否有安全認證,並且選擇有多段式控溫及定時裝置的產品,才能在使用時彈性調整。而且熱敷並不是溫度越高越好,適度的局部熱敷可以促進循環、提升自律神經的適應力以及舒緩疲累的身體部位。 - 添加石墨烯材質
石墨烯能提供比一般纖維更佳的溫熱性能,加熱更迅速和發熱較均勻。除了良好的導熱效果外,石墨烯中的「碳原子」也會吸收人體能量產生共振,進而幅射出遠紅外線。當這些遠紅外線達到一定的共振頻率時,才能使人體產生熱能,促進循環。 - 有安心認證
選購熱敷墊產品前,應優先選擇通過CE歐盟安全測試、電磁波檢測報告檢驗合格的品牌、產品,才能安心使用。
營養師表示多留意身體特別注意保暖的部位,重點保暖,才能更有效改善天氣不適感!而身體7個部位主控身體機能的運作,要特別注重保暖,就能更事半功倍。
- 頭部
- 脖子
- 肩膀
- 背部
- 肚臍
- 膝蓋
- 腳底
提升自律神經適應力,緩解換季不適感
遵從這些建議,讓自律神經趕上氣溫變化,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天氣下降時的影響,確保身體在低溫中保持穩定;並選擇安心有保障的熱敷商品來使用,可以更加沉浸享受溫暖舒適!除此之外,生活上也要避免過勞及睡眠不足,才能讓身體維持良好的保溫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