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生素D有哪些功效?嬰幼兒缺乏維生素D會造成哪些影響?營養師告訴你攝取量、攝取方法
你知道嗎?根據衛福部統計,全台98%以上國人都有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,從嬰幼兒到銀髮族都是缺乏的族群。除了孕婦、哺乳婦及嬰幼童外,一般成人也非常容易缺乏維生素D,尤其是飲食攝取不均衡、腸胃道消化不良、排便不順、膚色深、平日重視防曬、夜貓子、長時間待在室內以及年長者營養自然流失等,都非常缺乏維生素D,更需要注意補充。
維生素D每日建議攝取量?
根據衛福部建議,0~50歲建議每日400 IU(10微克),而50歲以上則建議每日600 IU(15微克);另外,美國醫學研究院(Institute of Medicine)亦有公布參考數據指出,嬰幼兒的維生素D每日建議攝取量為400 IU(10微克)。
維生素D有哪些攝取方法?
常見的維生素D攝取方法共有三種:
❶曬太陽:每日中午前後2小時、不擦防曬,曬太陽15分鐘。
❷補充維生素D營養品:因活性維生素D須經醫師開立,建議一般民眾以補充非活性維生素D為優先,可選擇最接近陽光的維生素D3。
❸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:分為兩種來源:
動物來源:鮭魚、秋刀魚、鴨肉、豬肝等。
植物來源(茹素者可選擇):黑木耳、乾香菇、蘑菇等。
方法一和三對成人來說相對容易,但對嬰幼兒來說有諸多限制,因為嬰幼兒的皮膚較嬌嫩且能攝取的食物種類不多,因此多會從母乳來攝取到維生素D。母乳中的維生素D含量其實並不高,約5-136 IU/L,再加上現今成人普遍缺乏維生素D的情況下,要讓嬰兒從母乳中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更是難上加難。
為確保所有嬰幼兒能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,台灣兒科醫學會在2016年第二次修訂嬰兒哺育建議,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,可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的維生素D;而使用配方奶的兒童,如果每日進食少於1,000毫升,也可加強補充含有維生素D的配方奶或奶粉,或給予400 IU的口服維生素D。
維生素D有哪些功效?
一、缺少維生素D引起生長落後
根據維生素D缺乏與補充前後對成長影響的研究發現,若從小沒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,很有可能會引起生長較為落後的問題產生,而研究也說明,缺乏維生素D的兒童在補充6個月後成長速率可提升19倍。
二、高劑量維生素D能提高季節流行的保護力
由於維生素D靠日曬就能在體內生成,之前就有研究發現,北半球進入冬季後,日照減少,人體內的維生素D產量不足,導致人的保護力會下降,容易受到季節及流行性等問題影響。
有一研究顯示,學齡期前後的兒童相較未補充組流行問題提升,在補充維生素D後,較3歲之前降低流行問題的發生。
在3歲前因多為家庭照顧,接觸的人群普遍較少且單純,身體不容易因為環境季節或是流行問題產生影響,而在3歲後至幼兒園後開始接觸到更多更廣的人,自身保護力面臨較大的考驗。
有一研究發現,將400個嬰兒分成2組,一組補充高劑量維生素D(1200 IU)及低劑量(400 IU)4個月後,觀察其在季節性的流行問題產生時,無論是問題產生的比例或是時間,高劑量組明顯有助於減少數量及時間,此研究結果證實,出生3~12月的嬰幼兒在補充高劑量的維生素D後,能減少季節流行問題的產生有補充維生素D,提高保護力。
三、特殊時期的特別保護
2019年底開始,全球發生不一樣的生活型態,醫學投入許多資源研究如何從飲食中、營養中提高保護力,許多研究同時指出,維生素D的補充能增加保護力,特殊問題的發生嚴重程度與維生素D含量缺乏有正相關性,盡可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能減少嚴重問題發生。
本文由船井營養師、船井企劃共同撰寫,船井法務律師審閱
船井提供線上營養師免費諮詢服務,歡迎加入LINE@帳號(ID:@0800-000888)
直接點擊進入>> https://pse.is/433dbg